讲述育人故事 | 王琰:廿载耕耘路,一颗育才心


王琰,3044AM永利集团讲师,国家一级排球运动员、国家一级排球裁判员;担任2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裁判员;多次获得市级优秀教练员、裁判员和校级优秀个人的荣誉;作为教练员带领信息科大网球队在首都高校联赛和锦标赛上取得第二名、第三名、及多次第五名好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项,“挑战杯”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北京市课题3次,出版教材1部,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一、体育情缘,育人初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的座右铭。自幼热爱排球,经过多年专业训练,让我深刻体会运动员的艰辛与荣耀,也铸就了坚韧意志。这段宝贵的运动生涯,为我从事育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3044AM永利集团执教二十余载,我始终践行体育育人的初心。课堂上,我不仅传授体育技能,更关注学生心灵健康。曾有一名学生因排球动作不标准而沮丧欲弃。我耐心示范鼓励他:“每人节奏不同,坚持必有进步。”并为他制定训练计划,从基础抓起,跟踪指导,看着他技术日渐提升、重拾自信,很为他高兴。课堂外,关注同学们思想动向,通过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方式,以自身为例分享成长心得,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二、创新教学,因材施教

“杏坛春暖育新苗,桃李满园竞芳菲。”我主讲的课程丰富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武术、排球、网球等项目,也顺应时代发展,近两年新开设了气排球和匹克球两门新兴课程。我在排球教学里,特别注重弘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在武术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课程,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惧怕单独考试的心理,我创新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告诉他们大学课堂是容错之地,要勇敢战胜自我,让他们明白体育精神不仅是追求胜利,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三、执鞭带队,助力成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是我带队的心声。我跨专业带领校网球队和匹克球队。训练中注重培养战术意识,使队员理解技术背后的意义。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我为每位队员制定“一人一档”个性化方案:力量弱则强化核心,协调差则侧重步法。

研一的一名学生,没有网球基础,可是对网球非常热爱,我通过从握拍开始教起,一步一步把学生培养成校队主力队员,由于第一次参加比赛心理紧张,没有参赛经验,丢掉了制胜球。回来后总结不足,加强训练,最热时球场地面温度超过40度,汗水浸透全身,地面上留下一圈圈汗渍,最冷时零下的气温手指冻得通红,嘴里能呼出团团白烟,却依然专注每个技术动作。无论是掌心磨破的皮,或是汗水渗进结痂伤口的疼痛,还是绷带缠住肿胀的脚踝,都没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从最初比赛"一轮游"的菜鸟,到晋级半决赛,这段蜕变之路充满艰辛。最终在去年的首都高校网球赛中获得第五名,锦标赛上斩获季军,用汗水和坚持证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努力终会开花结果。



 

四、赛育人才,实践赋能

“赛事历练育英才,实践磨砺绽光芒。”今年5月15至18日,首都高等学校第63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87所高校参赛,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赛事筹备期间,我全力投入各项准备工作,积极主动与多家赞助商展开沟通协调,保证赛事高质量、高水平。同时,我也要求对体育赛事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悉心培养他们有效沟通、展示学校优势的能力。最终成功争取到赞助商的运动饮品、多个超大显示屏幕、品牌运动装备等优质赞助,赞助金额超20万元,为赛事提供了有效的物资保障,实现了双赢。参与的学生说:“这次跟着老师参与赛事赞助,收获满满,从最初面对赞助商的忐忑,到后来的自信应对,感谢这次能参与其中!”



这次大型赛事的成功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育人”的巨大能量。正是基于这份信念,近年来,我将赛事育人的理念持续深化,积极延伸至校内平台,多次组织了教职工和学生网球特色赛事活动。从赛制设计到现场执裁,学生们全程深度参与。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网球技能,同时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育人的真谛,就在于让学生在一次次实战磨砺中绽放潜力、淬炼担当。

二十余载耕耘,我愈发笃信体育教育的深远意义。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未来,我将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倾尽全力,为体育教育事业书写辉煌篇章!(图文:王琰 编辑:研究生学生助理 王悦媛 审核:邱东 刘守君 王鑫)